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里程碑时刻!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大关,达到36.25万亿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式进入36万亿时代。 ![]() ▲图:中基协
01规模增长的背后 今年以来,公募基金规模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。从4月末突破33万亿元,到6月末站上34万亿元,7月突破35万亿元,再到8月达到36.25万亿元,公募基金规模以平均每月近万亿元的速度增长,展现出行业发展的惊人活力。 与此同步,基金产品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。8月末全市场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.31万只,较7月末的1.3万只增加了114只。目前,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,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,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。 在各类基金中,权益类基金(混合型及股票型基金)的表现尤为抢眼。截至8月末,权益类基金规模合计达到9.71万亿元,较7月末的8.75万亿元大幅增长逾9600亿元,距离10万亿元关口仅一步之遥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ETF产品作为标准化、低费率的投资工具,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,成为权益类基金扩张的重要推动力。ETF产品的透明性、低成本和交易便利性等特点,使其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,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。 根据Go-Goal数据,截至2025年9月25日,全市场ETF规模达到为54952.80亿元,共1309只。其中股票型ETF规模约为36237.10亿,占比65.93%,跨境型规模为8767.30亿,占比15.95%
▲图:Go-Goal 02A股投资者结构生变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,流通市值口径下A股投资者结构测算得到:一般法人持股占比最高,为41.73%;个人投资者次之,为30.88%;外资持股市值占比3.75%;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市值占比为23.65%。
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内部,公募基金、国家队 、保险、私募基金、养老金持有流通股市值较大,依次占比7.37%、4.81%、3.75%、2.46%、2.08%。
A股市场投资者持股结构
▲流通市值口径;截至2025Q2 03从规模导向到投资者利益为先 随着公募基金规模体量不断攀升,行业如何实现“基金赚钱、基民也赚钱”成为长期发展的关键课题。业内专家指出,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加速向“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”的方向转型,让规模体量与“普惠金融”的定位相匹配。 “如今,随着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褪色,基金公司投研已经逐步进入‘工业化’时代,在监管对平台化投研的引导下,行业生产能力优化,更普惠、标准化、低费率的产品时代正在到来。”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。 为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,全行业都在积极行动。数据显示,8月末权益类基金的份额达到6.47万亿份,较7月末小幅增加346.59亿份,但混合型基金份额仍在下降,“保本赎”现象依然存在。 对此,基金公司纷纷采取限购措施,在高点降低投资者的追高情绪。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,截至9月25日,目前处于限购或暂停申购状态的权益类基金超过560只。今年以来,许多基金公司加大限购力度,帮助基民真正分享基金上涨的红利,避免盲目追高带来的风险。 基金投顾机构也在积极创新服务模式。中欧财富投顾投资经理李波表示:“在判断市场行情阶段性过热时我们会采取防守动作,如降低单期跟投金额。同时,我们也会通过智慧跟投服务的内容或温度信号对投资者进行提示,帮助投资者‘拿住’收益。” 04降费提质,服务升级 随着基金降费工作的持续推进,行业正在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指出:“未来,随着基金降费的持续推进,将会给优质服务留出更多的成长空间。这些优质服务或将包含贴心的投资者教育、多元化的产品设计、更加细分的风险管理等。”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,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突破,更是行业发展的新起点。从追求规模增长到注重投资者体验,从明星基金经理驱动到平台化投研体系,从主动管理为主到标准化产品与主动管理并重,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。 随着行业继续向“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”转型,以及ETF等标准化产品的持续快速发展,公募基金行业有望在规模体量与投资者回报之间找到更好平衡,真正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