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思論壇

標題: 松云观的道法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zsw2801055    時間: 前天 15:02
標題: 松云观的道法
终南山深处的松云观,隐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。观里只有一位老道长,道号玄机子,每日晨起打坐、午后抄经,傍晚则提着竹篮去山间采药,日子过得像观前的溪流般平静。​
这年暮春,一场山洪冲毁了山脚下的村落。十五岁的少年阿禾,父母在洪水中失踪,他攥着半块母亲留下的平安符,跌跌撞撞跑上了山,最终在松云观门前晕了过去。
玄机子发现他时,阿禾嘴唇干裂,身上满是泥浆。老道长将他抱进观内,用温水慢慢喂他喝下,又取来晒干的艾草,点燃后在他周身轻轻熏烤。半夜,阿禾醒了过来,看见玄机子坐在床边,正用指尖轻轻捻着一串木质念珠,念珠上刻着模糊的 “道法自然” 四字。​
“道长,我还能找到爹娘吗?” 阿禾声音沙哑,眼里满是茫然。玄机子摸了摸他的头,指了指窗外的松树:“你看那松树,风吹雨打时弯下腰,风雨过后又挺直枝干。人这一辈子,也像树一样,得学会在困境里撑住。”
从那以后,阿禾便留在了松云观。玄机子教他识草药,告诉他哪种草能治咳嗽,哪种花能安神;教他写毛笔字,先从 “清静无为” 四个字练起,说写字时要心无杂念,才能写出字的风骨。阿禾学得认真,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打扫观院,午后跟着玄机子去采药,傍晚则在灯下抄经,原本焦躁的心,渐渐变得平静。​
入夏后,山脚下的村民常来松云观求医。有次,李婶的孙子得了急疹,高烧不退,村里的郎中也束手无策。玄机子让阿禾去山间采来薄荷、金银花,又取出观里珍藏的老茶,煮了一碗茶汤,让孩子慢慢喝下。没过多久,孩子的烧就退了。李婶要留下鸡蛋感谢,玄机子却摆摆手:“举手之劳,不必挂怀。”
阿禾不解,私下问玄机子:“我们帮了他们,为何不要谢礼?” 玄机子正坐在观前的石凳上晒草药,闻言笑了笑:“道教讲‘济世利人’,帮人不是为了求回报,而是为了守住心里的善。就像山间的泉水,默默流淌,滋养万物,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。”​
秋末的一天,阿禾在采药时,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老鹰。他小心翼翼地把老鹰抱回观里,玄机子用草药敷在老鹰的伤口上,又用布条轻轻包扎好。此后,阿禾每天都会给老鹰喂食,看着它的伤口慢慢愈合。半个月后,老鹰能飞了,却没有立刻离开,而是每天在观上空盘旋几圈,才向远方飞去。​
“道长,老鹰为什么不走?” 阿禾好奇地问。玄机子望着天空,轻声说:“万物皆有灵,你对它好,它自然记在心里。这便是‘天人合一’,人与自然,本就该相互善待。”​
冬至那天,阿禾在观外扫雪时,看见山路上走来两个熟悉的身影 —— 竟是他的爹娘!原来,山洪爆发时,他们被冲到了下游,被好心人救了,一直在四处寻找阿禾。一家人重逢,喜极而泣。​
阿禾的爹娘要带他下山,阿禾却犹豫了。他看向玄机子,眼里满是不舍。玄机子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该跟爹娘回去,过正常人的生活。但要记住,无论走到哪里,都要守住本心,待人向善,这才是真正的道法。”​
离开松云观那天,阿禾给玄机子磕了三个头,又把自己抄了半年的《道德经》送给老道长。玄机子拿出一串新做的念珠,挂在阿禾脖子上:“这串念珠陪你,就像我陪着你一样。遇到难事时,想想观里的日子,想想‘清静无为’四个字。”​
阿禾跟着爹娘下了山,回头望去,松云观隐在云雾中,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。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念珠,想起玄机子说的话,心里充满了力量。他知道,松云观里的道法,会像一颗种子,在他心里生根发芽,伴随他走过往后的人生。​








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(http://bb-hkpic.xyz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